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懂得海南发展的人就会知道对海南打造自由港有多么重要。在国家层面上,为一个地区立法极其罕见。此前,只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受过这种待遇。
为海南“自由港”立法,专家猜测或意味着海南自由港开放力度极大,很有可能成为“独立关税区”,也意味着海南可能将获得“特殊政策”,力度将超过之前的特区、新区。
当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刻,推动海南自贸区建设,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对世界、对中国、对海南,具有重大意义。对世界而言,海南自贸区将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枢纽。
这里,将被全世界知晓
海南,美好的未来
面对大洋的重要门户。它是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从中国内地的角度看,海南岛是一个神经末梢,但如果从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面对世界的角度看,它就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与东南亚的近距离。海南是国内离东南亚最近的沿海省份。近些年来,亚太经济体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从地理上与亚太国家联系最方便的省份,海南的开放,同样是时代的需要。
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一直争当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30年来,海南全省GDP增长21.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提高到55.7%。
从古至今的商贸历史。海南出台了一系列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开放性政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焕发活力。2000年海南省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2017年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至56条。2011年4月20日开始试点执行的离岛免税政策,使海南成为全球第4个实施“离岛免税”的岛屿。
开放性的政策。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早在古代,海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商贸枢纽,如今依托于“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几大优势,它也早已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虽然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法草案尚未出台,具体内容暂不可知,但从一些公开报道的内容,可对海南自贸区法内容窥视一二。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俊介绍,今年海南将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架构。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全年拟安排审议关于重点园区和营商环境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海口江东新区条例、崖州湾科技城条例、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企业和个人访问国际互联网管理规定、国际船舶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及关于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法规性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生态补偿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关于社会建设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
同时将启动数据跨境流动、移民与出入境管理、境外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职业资格认可等29项立法研究。许俊介绍,海南自贸区(港)立法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形成涵盖人员、资金、货物、数据跨境流动,以及财税制度、风险防控,纠纷解决机制等十个方面共54条建议清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制度和改革举措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开放热情的海南诚邀各国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到海南这片投资沃土,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自贸港建设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