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业界:洞察疫情进展 探究复苏良策

发布时间:2020-02-22 12:00:00分享到:

就在大家形成每日一读的习惯性期待中,主题策划已接近尾声。本篇为第四大篇(切 | 业界篇:洞察疫情进展  探究复苏良策),更多从企业高层领导角度解读疫情与对策(包括疫情冲击、机会把握和疫情憧憬),为更多会展企业战胜疫情与积极复工提供借鉴。无论高校专家如何呼吁,无论政府部门怎样扶持,无论协会组织如何协调,最终落脚点就是广大会展企业。所有的成效最终将聚焦到企业,愿这次分享能对你和贵公司有所帮助。

No.1 疫情冲击中的企业作为

1. 如何看待疫情对本企业的主要影响与冲击?

常州灵通展览 黄彪: 

本次疫情其实对(灵通)国内市场的冲击比较大。国内大部分展览会,尤其是原定于2-3月举办的,基本都延期或取消举办,这也直接影响了灵通2-3月份国内业务的成交。灵通的海外业务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复工及其物流、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也给海外订单的及时交付带来了一定考验。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业务上,国外展会因航班的停飞和签证的取消或延期,我们和我们的客户直接受损800多万,预计受损2000万左右。国内的会展活动因为疫情,要么延期要么取消,预计5月份之前的会展活动都会受影响,国内业务会损失1000万左右。管理上,团队无法集中办公,只能通过在线协同办公方式。不过,我们适应这种工作方式的速度很快,效率也越来越高了。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疫情对整个会展行业是一次重大冲击,不能简单用17年前的非典比拟和参照。所以我们要细致分析,认真对待,争取有较好的应对措施。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会展业风险大幅度增加,可说是正面临着一种困局。经济学家指出,“疫情影响经济的逻辑链条是传染性越强,控制疫情扩散的隔离管控措施就需要越严格,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也越大”。会展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展商和观众,在行业中属于需求弹性更为敏感的类别,在人的活动范围受限,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几近停摆的情况下,它的需求度将被大大降低。

根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联合UFI China Club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UFI中国会员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UFI主办会员在2-3月延迟或取消的55场展会净面积总数达2,909,850平方米,27家UFI场馆会员共延迟或取消展会数达158场。这样看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就比较直观了。

无论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企业,疫情对整个会展产业链的打击是巨大的且显而易见,相比过去几年的高速攀升,受疫情影响,中国会展业无疑会暂时进入一个低速发展阶段。

浙江时代国际 陈莹: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的经济发展肯定有影响,特别是对小微型企业的冲击不言而喻。对行业而言,线下商业首当其冲,展会自然是其中之一。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目前2~4月份的展会活动大部分都会取消或者延期。后续进展主要根据疫情而定,形势并不乐观,因而这样的现状对会展业影响很可观。

厦门文广会展 陈文水: 

对文化和旅游类展会项目而言,因涉及庞大人流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取消,整体发展信心严重受挫。目前大部分的春夏两季的文化类和旅游类展会基本上取消或延期,甚至影响到下半年的文旅类展会项目排期,如国台办和文旅部主办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也正在积极谋划展会延期到年底。

2. 公司针对本次疫情的主要工作?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1)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信息,提出建议;

(2)及时与主办方沟通,协商展会档期,了解主办诉求;

(3)加强本单位的防疫工作,制定相应措施,计划当期和年度工作安排;

(4)及时与各级政府、各地商协会、业界保持密切沟通,了解行业动态;

(5)积极参与行业重要活动,与业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1)建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预案,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2)采取线上办公的方式有效开展工作,充分运用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利用微信、QQ、邮件、钉钉等手段进行线上会议、业务办理等,及时回应客户需求,用心沟通。

(3)认真梳理各展会相关情况,协助好企业出展工作,特别关注有关疫区企业参展情况。

(4)关注各方舆情,研判局势。加强与使领馆、经商处、主办方等方面联系并及时更新信息;密切关注各国签证及出入境海关信息以及国际航班实时动态,及时传递信息。

(5)言传身教,对展商进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实行展团出团24小时汇报机制,境内外疫情防控“零时差”。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严格执行政府相关的疫情管控规定。

  • 跟每位员工保持联系,每天记录员工健康状况,形成每个人的健康档案。

  • 号召所有嘉人给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捐款捐赠物资,3天时间共完成了11.26万现金和其他重要物资捐赠。

  • 跟客户、国内外的合作伙伴沟通协调,处理因疫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 开启线上办公新模式,在线协同办公,电话会议,视频团建等。

常州灵通展览 黄彪: 

(1)公司在春节放假前就已感觉到疫情严重性,及时成立了突发情况处理工作小组,针对口罩、消毒水等物资做了充足采购。

(2)春节期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快速行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正月初四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包括延迟复工、人员信息收集与出行记录登记、疫情期间采用互联网办公、复工后防疫准备等一系列工作计划。

(3)2月1日,正式开启互联网办公新模式,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比如每天上、下班必须在系统中准时打卡考勤,制定工作日计划等,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不断培训和提升员工。

(4)针对企业的正式复工,认真制定复工计划及防疫工作方案,提前准备防疫物资,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于2月8日向有关部门提交复工申请,于2月11日正式复工,成为常州市第一批复工企业单位。正式复工后,实行“到岗轮班+互联网上班”相结合的模式,分批返岗,有序复工,到2月18日止,公司80%的员工基本到位。

(5)灵通的重点工作是 “强基础、练内功、促转型”,这也是公司在刚刚结束的员工大会上提出的2020年度工作总要求。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1)在第一时间对公司员工全面调查:所在位置、是否出现病症、家人和周边疫情、原定返京时间和工具等。对可能有风险的个别员工提出建议并逐日了解情况。

(2)对2月中旬即将要执行的海外重大项目做出人员结构、旅程规划、运营应急预案的调整,重心是“规避风险,确保安全,保障执行”。

(3)为执行人员制定疫情保险。

(4)按国务院和北京市规定,调整休假时间,采用线上会议、办公和财务、行政审批等。

(5)对办公室出入、接待、空调使用、环境消毒、值班值守等细节制定相关规定。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教育好员工,准备复工的防疫物资,现金流管理,志愿者活动组织,远程办公组织。

3. 如何看待企业现金流对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现金流就会破产,哪怕你的预计盈利能力很强,应收账款很多。企业饿死的很少,因为消化不良胀死的很多,消化不良就是因为扩张太多而导致现金流跟不上。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家有余粮才不慌,应对疫情及随着而来的恢复性增长,都需要充足储备。因而,现有情况下,现金流再多也不为过。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近年来,展览服务(指设计、建造、运营支持部分)普遍面临“项目周期越来越长、项目投入资源越来越多、项目资金回收越来越慢”的境况。究其原因,所牵涉较复杂,但对企业来说,现金流运转越来越困难是不争事实;而且我认为企业2019年的项目未能结算、收款,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就是中小型展览服务企业的命脉,或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有一种说法是企业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现金就像一个企业的血液,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有了血液的流动,企业才能生存。”在应对像疫情这样突发性的重大公共性危机时,在会展产业链整体受挫、某一节点可能中断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对组展机构而言,受疫情影响,展会正常举办而展商取消参展,实际上造成了双重损失,从现金流上讲,带来的是双重压力。

No.2 各地在疫情中的憧憬

1. 如何看待各地政府和协会政策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政策是雨露均沾的支持,企业不能太指望政府,政府财政压力也很大,主要还要靠企业自己,只有企业竞争力上来了,才能对抗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和商业风险。政府要把疫情控制住,把公共基础设施做好,把商业生态环境营造好,其他事情主要还是要靠企业去经营。

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需要把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政府,同时,也要把政府的要求及时布达到每家企业。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1)综合性政策杠杆作用,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不同。有些属于国家层面才能解决的,地方能用于会展行业的有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税种的征稽权限不同;

(2)对会展业尚无明确的指向,需明确参照旅游、酒店、租赁等行业等同政策;

(3)明确对中小企业的参展补贴,资金出口不同,但需落脚在展位费方面;

(4)科学调控行业各环节利益受损之间的平衡,保持企业稳定发展。近期恢复办展后,在做好卫生安全保障的同时,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时间成本,以大展、知名活动提振行业和企业信心。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政策建立在调查和数据基础之上,所以,我认为目前很多“政策”不一定完善。显然,在目前看来,很多的调查研究没做深做细,值得高度重视。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商务部、贸促会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外贸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我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政策我们可看到,会展业被划归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可享有延交社会保险费等相关的政策扶持,渡过眼下难关。对因疫情而导致企业支付参展费用后无法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的情况,很多省市如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都采取了给予补助办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损失。

除止损类政策外,还有一些地方,如无锡、盐城,发布了鼓励性措施,对赴境外参加各类展会的,展位费支持更“给力”。这值得欣慰。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管理机制更完善、更具活力,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会展业已然成为国家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重视程度提高。希望政府、商协会和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帮助,在疫情期间或之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减免税收,减轻企业负担,甚至救活一批企业。希望参展单位能够履行合约合同,与组展机构协作,争取补助减少损失,携手渡过难关

2. 怎样看待数字会展或线上会展的发展前景?

 杭州国博中心 唐雪: 

线上会展将会有实质性进展,并和线下会展相得益彰。回顾从武汉封城到现在的20多天里,会展行业并非悄无声息。除了此起彼伏的各类线上培训,小到公司的工作会议,大到产品发布会都采取线上模式,使活动正常化。比如小米10的发布会就采用了全程线上直播形式,这在过去我们很难有勇气去尝试。应该说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纸上谈兵几年的网上会展已转变成了真枪实弹的尝试,不能武断地说线上会议能取代线下会议,但至少现在给出了一个可能性,我想未来线上会展一定会成为线下会展一种很好的补充。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数字会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简单来说就是会展的线下数据要和线上数据打通,最终能成就企业的品牌增长和销售转化。未来所有行业的价值必须可量化,不可量化就意味着价值不可评估,不可评估的价值就没有价值。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1)转变思维,完善技术,开放资源,为合作方提供服务;

(2)尝试数字化办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3)完善相应线上办展的规则和标准;

(4)适合于商贸对接采购型展会。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数字会展和线上会展不可能替代“传统”的线下形态,这一点我从“互联网+会展”时期就表达过相关观点和分析。相辅相成,是双方的前景。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有一定规模和范围的尝试。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市场需求往往会决定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线下展会因疫情变为不可能时,数字会展或线上会展适时地“大显身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尤其在安全环保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No.3 行业恢复中的机遇把握

1. 会展业复苏会在什么时候?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在疫情尚未出现拐点之时,预测“复苏”是不理智和不负责任的。因而专家们预测时需要慎言。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预计在今年八九月份将迎来爆发期,乐观的估计真正稳定将在明年三月之后。原因是:1.目前主办和场馆诉求和预期判断在五六月份,届时扎堆办展,会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2.贸易型展会与商品采购季节相匹配,春秋采购旺季是展会档期选择的重要因素,疫情打乱了今年行业采购计划,延期办展是非理性选择的结果,因而只有逐步与采购季相合拍,会展才能逐步回归到原有轨迹,也才能全方位走向复苏;3.要看宏观经济层面,疫情大灾,各行业的复苏也存在一个过程,会展是经济的晴雨表,一切也需依托宏观经济层面的复苏。中国经济高质量转换始于去年,今年是重要的时间窗口,疫情冲击了这节奏,也需一段时间调整。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鉴于目前疫情,我认为五月估计可以开始复苏,重点关注7,8月份。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等到疫情控制后,就会复苏。会展作为一个百搭行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可以百搭,因此,会展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比较稳健的,不会大起大落。如果你的会展想要发展的好,就要去选择那些有潜力的行业去合作,去服务。

 厦门文广会展 陈文水:

疫情主要爆发时间在2月和3月,在4月有望缓解。对会展业而言,特别是文化和旅游类的展会项目,2月、3月和4月犹如按下了会展“暂停键“,大多数的文旅展会主办方采取了停办、延期或改变展会形式,绝大多数展馆也停止了运营;到5月后,部分展会将开始零星举办,勉强按下了“启动键”,一直将延续到今年8月、9月后,将按下会展“快进键”。与此对应的是会展“心情”,在2月-4月间将是痛心疾首,5月-8月将是谨慎乐观,9月后将是长期看好。

2. 如何看待会展活动的“恢复性增长”?

 浙江时代国际 陈莹: 

会展项目作为人流高度聚集的线下贸易活动,受疫情影响是直接的,展会已被按下了“暂停键”,目前2-3月国内展会项目全部停摆,4-5月份会展项目已有部分延期,更多项目准备延期或取消,大多数会展企业2、3月营收预计为零,对企业存续与发展带来了较大威胁。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关于“报复性”或“恢复性”增长,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命题——未免哗众取宠之嫌。

首先,行业遭受重挫已是不争事实,其后会有一个复苏和因此而反思、调整的过程,此过程谈不上“增长“;其二,即便没这次疫情,2019年会展业界主流的声音也趋向客观、冷静,表现在:对行业的“大”与“强”的认知,对“大干快上”的展馆建设的评估及预测,产业链各环节对于发展的更多专业的分析和研判等等,所以, “增长”不是唯一指标,科学和务实是主流趋势。

我衷心希望,在会展业发展的这个关键时刻,会展学界、研究者、媒体慎用这种议题为妥。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恢复性增长和报复性增长都是定性描述,疫情后肯定会恢复,之前压抑的需求会释放出来,没必要纠结到底是恢复性增长还是报复性增长。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恢复性增长主要在于消化上半年延改期展会所带来的情况,整个行业必然出现整体盈利水平下降,目前着眼点主要在展会主办方和场馆,产业链下游更无法顾及,客观上会淘汰过多“产能”和“优胜劣汰”,行业重新洗牌,强者恒强,高成长值题材和企业屹立。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今年总量肯定是下降的,但下半年肯定增长。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厦门文广会展 陈文水:

近年来各主要会展城市迅猛发展,各地举办文旅展、旅游生活展等,成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大亮点。文化是城市独特的印记,对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记忆具有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疫情过后各地的旅游产业将迎来久违的爆发,因此文旅展会项目也将在短期内也就是按下“快进键”时将迎来黄金时期。但在这发展中,找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体现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尤为重要。

3. 疫情给会展业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广东现代会展 姜淮: 

对新兴场馆和二三线城市场馆,存在“捡漏”可能;促使场馆在应对大型公共事件中完善服务,催生新的服务标准出台;符合新消费趋势的题材,如康养、在线产业、智能技术类受到青睐。

 西麦克国际展览 杨明: 

对会展从业者如何应对突发重大公共性危机的相关培训,比如减少恐慌情绪的心理课程等,是目前所急需的。在疫情后,应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常规培训课程此外,随着各类突发重大公共性危机的日益增多,公共危机已成为公共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以“突发重大公共性危机”为主题的展览是不是也应该被考虑进来,实际上它传达的是一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疫情阴霾笼罩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会展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地加强,但就像展会有“大小年”之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起有落,对疫情造成的损失,我们既然无法避免,不如选择坦然面对,总结经验,积蓄力量。希望之光普照,疫情终将过去,国家经济会重振,会展业将重新焕发活力,现在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那一天的到来。

 常州灵通展览 黄彪: 

过去同类展会都安排在不同的档期,而现在由于展会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各展会主办方会思考将有限的平台和资源利用起来,加速展览项目的重组和合作;另外,也会加速会展公司和相关展览服务企业的联合和重组,这对于会展业是一个发展创新的良好机遇。

通过这次危机,更充分认识到在企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两种东西,一个是可变的,一个是不变的。所谓不变的,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要素,也就是企业的初心和使命。而可变的含义,一方面代表危机到来引起的一切不确定性,就像著名的墨菲定律所说:“凡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这提示了企业建设危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企业要提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掌控能力,加强不确定性环境及极端事件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可变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面对危机企业要尝试创新,在危机中求“变”,寻找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苏州国博中心 查炜琮: 

会展界需要重新认识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浙江时代国际 陈莹: 

危机形势必然会爆发出一些新商业需求,催生传统商业的迭代升级,比如手游开发、企业咨询服务、私人医生等。在生活服务方面,人们将不再去大超市和便利店,疫情进一步催生了“宅经济”,人们的诉求将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特色化。生命医疗行业也将会越来受人们重视。疫情之后,对生命科学技术的需求将会得到国家政策倾向性投入,加快产业化的步伐势在必行。总之,中国商业将会面临一次结构重组,正在完成一次产业升级。

疫情也给有自办项目能力和具有较高资金储备的会展企业带了潜在的市场机会,疫情过后经济会持续发展,全球贸易是刚性需求,行业井喷可期,未来会展项目或许又报复性增长,如何在会展行业回暖期避免无序竞争、以项目定位获得发展优势也是对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机遇。

 厦门文广会展 陈文水:

文广会展将在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以更强大的数据储存运用、数字创意技术、人工智能、服务场景,涵盖数字创意、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金融、数字生活等范畴,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各领域及思维观念,实现大数字大前途。

首先,坚信疫情影响是一个“暂停键”,坚持熬过难关而不轻言放弃;其次,基本上项目采用延期而非延迟,对客户服务、客商邀请、旅游产品采购、文化产业扶持基本上不放松;再次,加强业务研讨和同行交流,疫情对旅游业打击惨重,旅游展会项目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业务研讨、同行抱团取暖成为必须;最后,关注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商业形态和展会业态,如文旅+健康、文旅+零售、文旅+人工智能、文旅+互联网等可能成为新型形态。

 杭州嘉诺会展 程伟: 

加速数字化会展的探索和布局。会展的核心价值有三个:生意,社交,教育。有些价值是不是可以部分通过在线化的方式去呈现,不会完全依赖线下的展会形式?

我对中国会展业的未来依然乐观和充满信心。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看好,2019年中国GDP总量近100万亿人民币,即使每年增长5%-6%,都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土耳其或者波兰。二是中国产业基础很完善,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会展业可跟不同的产业去合作、服务。当然你要看懂哪些产业的潜力大,未来速度快,然后快速去搭上这些产业的快车。

 北京逸格天骄 李益:  

“机遇”也未必是一个好议题。我认为不如先对危机建立共识和深层思考,重新看看我们在产业链各环节的脆弱之处!对展览服务(设计、建造、运营和活动支持、服务类)来说,同质化竞争、管理方式粗放、商业模式单一、思维保守等,是基本层面——或早期发展的积淀,其中的头部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这次疫情首先是一次击打——定量分析尚无法做出,但定性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其次,才是看这些企业中已走在转型升级途中的企业能否由此而更加坚定、加速“自我救赎”的变革步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已。

 

文章转自《明说生态会展》微信公众号,主编张晓明,现为浙大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会展与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西麦克微信官方平台

西麦克APP应用